扫描到手机
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城市的生长脉络
以桥之名,见证时代记忆
回忆人:星工程师
# 越秀华中城市美学第四辑 #
桥,是纽带,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记忆。
襄阳,2800余年依水而生,一江碧水穿城过,三千里汉江成为了城市的血脉,横跨于汉水之上的桥,则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岁月变迁。
造桥工程师这个职业伴随了我大半辈子,对于我来说,襄阳的这些桥梁就像是我的子孙,它们是城市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生长至今,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韵味与故事风华。
旧时光
一座老城的记忆
襄阳伴水而城,依偎着汉江的怀抱,有了水,自然离不开桥。汉江一桥是襄阳的记录者,它对许多襄阳人有不一样的记忆,俯卧于汉水之上,诉说着不动声色的美。
襄阳 | 江汉一桥
自我记事起,汉江襄阳段是没有所谓的“桥梁”,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,襄城和樊城人过江,只能坐渡船,而且还要收费。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,国家才投资兴建一桥工程。年仅17岁的我还只是一个义务劳动者,记忆最为清晰的是当时的汉江两岸红旗迎风摆动、万人一齐上阵,高音喇叭中的歌曲声、劳动者高亢嘹亮的号子声混成一片,场面动人心魄。
襄阳|老照片
汉江一桥的出现,结束了襄、樊两城区隔江相望的历史,解决了最基本的交通问题,也是从那时开始,襄阳人便对桥有了很深的感情。父亲说,一桥的出现,襄阳才真正变成一座城市。也因为这座“襄阳奇迹”,因为背后的团结一心、一往无前的精神,激发了我励志成为造桥工程师的梦想。
襄阳|江汉一桥
时光荏苒,江水浩荡,往后的日子我都会偶尔去一桥边上转悠一圈,看桥上的人来人往,看桥头下的男人们带着孩子,在清凉的码头水边摸鱼、捉虾,或者干脆打起水仗;实现工程师的梦想也在第一时间与它进行了分享。
襄阳|江汉一桥
传承者
一个时代的跨越
当襄阳在飞速生长时,汉江一桥也在变老,逐渐不能满足这个想要更进一步发展的城市,于是1992年,汉江二桥(长虹大桥)建成了。这座全长2187.35米的汉江二桥缓解了一桥的交通压力,像一颗新星,冉冉升起,带给长虹路繁荣生机。通车当天,不少市民都赶来看热闹,桥上、岸边,锣鼓喧天,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
襄阳|江汉二桥
对于年轻一代的襄阳人来说,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汉江三桥了,这座被命名为“襄樊汉江卧龙大桥”是我市第一座斜拉式大桥,连接了襄城区、樊城区、高新区等,缓解长虹路方向的交通压力。白天,桥上是观赏汉水景色的绝佳位置;入夜,大桥华灯齐放,倒映于江面上。
襄阳|江汉三桥
襄阳这座靠水而生的城市,人们对于江水总是深情厚意,对于跨江大桥同样也秉持着独特的情怀。工作至今,我参与过建设的跨江大桥,最为感慨的莫过于凤雏大桥,磨砺九年时光,终于今年6月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,为樊城襄城珠联璧合再添助力。
襄阳|凤雏大桥
说起他,我是骄傲的,打从心底为其赞叹。汉江首座毫米级建造工艺,说是襄阳高精尖代表作也不为过,也是国内目前体积最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,让我怎能不自豪。凤雏大桥在汉江一桥下游远眺相望,他们两个,见证了襄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跨越。整体天蓝色的外观,与这片广袤天空、江水交相辉映,诉说着时代的发展蓝本。
襄阳|实景图
新起点
一座星城的崛起
如果要给“桥”找一个关键词,无疑一定是“连接”,四十年来,襄阳,从一桥、二桥到大大小小数十座桥梁,桥桥相连,相辅相成,丰富着襄阳城市的血脉胫骨,记录着他的繁华流转。
自襄阳“城市东进”号角吹响,东津新区迎来襄阳史上最强的开发热潮,我们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东津。如今的东津新区地块,东津大桥、六两河大桥、唐白河大桥、苏岭大桥和东津湾大桥(已规待建)等五大桥梁纵横,快速通达全城。
襄阳|东津大桥
汉江流韵,日光斜照,无论是鱼鳞般的云层,还是蓝天下两岸矗立起的一幢幢高楼,或是波光粼粼的夜间模式,在东津新区国际都会发展的道路上,他们正伴随着江景,成为美丽的城市风景名片,展露着无限风光,传递着东津新区特有的气质。
襄阳|六两河大桥
我喜欢驾车经过这些桥梁的感觉,他们的骨骼、他们的色彩、他们的灯光,最重要的是我喜欢一座座桥梁形成的空间感与线条感,彰显着蓬勃向上的时尚活力,吸引着我在东津新区的宏泰越秀·星汇城扎根。在这里,经六两河大桥,约5分钟可到达襄州,或者经东津大桥约15分钟到达襄城,以生活的角度置身其中,“触摸”着桥梁的质感,感受永不落幕的多样精彩。
襄阳|六两河大桥
襄阳桥梁发展的过程,有着清晰的脉络,用一座座桥记录美好、创造未来,将襄阳的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,突显着文化底蕴。他们和这座城市共同生长,带给襄阳无数的美好与无限的遐想。
相关资讯推荐
更多资讯请关注襄阳房产网 https://www.xyfc.com/